close

  □記者 趙小菊 通訊usb員 劉元閣 李峰 報道
  本報高青訊 春節期間,一邊享受著過年的喜悅,高青縣花溝鎮大官村包工頭韓可祿一邊商務中心為新一年開工後的招工犯愁。老韓想補充幾個青年工人,過年期間一直在村裡物色,可用他的話說,現在青工就像大熊貓一樣稀缺。
  老韓在建築工地上摸爬滾打了30年,手下有14個人,平均年齡46歲,最大的56歲,最小的38歲。“現在,建築褐藻醣膠工地上都是些‘4050’人員,80後很少見,90後根本看不見。”
  “青工荒是這幾年建築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問題,不光是老韓,整個高青縣乃至全國市場都是這樣。”高青溫泉花鄉建設工地經理孫以習表示,建築屬重體力行業,再過幾年,年老的乾不動退下來,年輕的跟不上,將洗碗機會出現一個斷層。
  如果說青工荒是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事,那麼技工荒就是老韓他們現在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建築工程由不同的項目組成,一般一個項目由一個團隊完成。老韓他們乾的是砌築活,團隊里有泥瓦工、裝工、機械工等。老韓說,招裝工是一划拉一大把,招技工是打著燈籠也難找。“我還想招4個房屋二胎技工,可根本招不到。”
  技工難招,最突出的問題是培訓教育跟不上。技術工人在工地上屬“頂層”,而在學校里則屬“低層”,甚至連低層也談不上,專業院校很少或根本不設泥瓦、木工等專業課程。實際中的培訓大都是師傅帶徒弟,形不成“批量”優勢,而且徒弟出徒成為熟練工需要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紡織等行業還可以通過升級改造以“機器換人”,但在現有條件下,砌磚、抹灰、刨料還得用人工,機械乾不了。”高青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鄭勇說。
  “年輕人喜歡衣著鮮亮,工作體面,而建築行業差的就是這幾點。年輕人還要處對象,工地上幹活累、女工少、環境差,氣氛不夠溫馨,姑娘們難免望而卻步。所以,小伙子們寧願到收入低的工廠去,也不願意來收入高的工地。”孫以習感慨。
  高青縣住建局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前後,當地城鎮化建設開始起步,當時,高青建築業產值不到10億元,用工量也僅有幾千人。而到2013年,這些數字演變為64.25億元、2.34萬人。2000年之前,高青的建築工大量外出,在北京、濟南等地都占有一席之地,這幾年則大量迴流,同時從雲南、四川及省內菏澤、濟寧等地引進大量農民工。
  對於技工荒,鄭勇建議,職業學校應敞開門搞培訓,增加瓦工、木工等一些基礎性課程,並將培訓班辦到工地上,學校與工地形成良好互動。
  (原標題:青工技工打著燈籠難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y39iyt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